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新闻报道 / 正文

承德市第三医院 亲情医疗服务——讲述我的工作初感悟

点击:940
时间:2023-12-06 08:56:16

       我叫陈俐娜,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女孩,在高中毕业填报志愿的那一刻,我的白衣梦想就在那里起航。岁月无迹,青春永恒,五年的医学本科生涯结束了,我从一名医学生成为了一名医生。穿上圣洁的白衣,来到崭新的工作岗位,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自豪、兴奋,但更多的是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记得在医学院的时候,我的导师对我说: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来院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涵义。当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换成为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我才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深刻感受到了老师在学校反复叮嘱我们要努力学习的良苦用心。

       初来医院工作的我被分配到了感染科,带教老师是刘洪杰医生。在跟着他一次次查房的过程中,我逐渐填充了自己临床知识的不足,也对传染病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回想这几个月的工作,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一场抢救治疗,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直面一个年轻生命与死神的殊死搏斗。

       一个月前,科里收入院了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他和我哥哥年纪相仿,但身体状况却像个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患者自述发病前10余天曾口服胃药、抗感冒药物,近3天自觉乏力、恶心、腹痛、腹胀、尿黄而来我院治疗。入院后查体发现,他的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像一个掉进碘伏里的小棉球。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细致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已经出现腹腔积液和凝血功能异常,极有可能出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和严重的继发感染以及难治性电解质紊乱,多脏器衰竭等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我们深知药物性急性肝衰竭,病死率非常高,我的带教老师和刘红艳主任一遍一遍地查阅他的病历,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他的病情,进行多学科会诊。在积极医疗救治过程中,先后4次输血、2次抢救,一次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经过积极和系统的治疗,患者逐渐脱离了危险,看着他的病情一天天的好转,除了他和家人最开心之外,我也很有成就感。患者和家属非常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患者恢复出院,我相信,这个命运多舛的小伙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我觉得感染科科主任和各位医师们是一群特别温暖的人,遇见重病人,为了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他们常常会在医院加班至深夜,从不抱怨。我也常常思考自己怎样才能像带教老师一样做一名德才兼备救死扶伤的感染科医师,有能力去承担一份生命之重,不负患者所托。“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行医人,都说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医学知识的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在漫漫的从医的道路上,我将不忘从医初心,牢记责任使命,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